三秦大地秋意漸濃,在三原縣南大街與南關正街交匯處,曾經的中鐵一局機修廠已悄然蛻變,新建成的住宅樓在陽光下泛著暖金色。業主王女士捧著剛拿到手的不動產權證書,難掩喜悅:“從交錢到交房拿證,只用了5天,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!”
這里,是中鐵一局城市運營公司打造的三原項目。當城市發展從“增量擴張” 逐步轉向“存量提質”,作為總投資超12億元的棚戶區改造項目,三原項目在推進過程中,不僅取得了“容積率提升、首開去化率100%、交房即交證零投訴”的實際成效,更在“黨建紅”引領“發展紅”的創新實踐中積累了可行經驗,為中鐵一局同類項目提供了借鑒。
破局:當“老城區”遇見“新使命”
2018年項目啟動之初,團隊面臨的不僅是老城區改造的“硬骨頭”,更遭遇行業深度調整的“冷現實”——彼時房地產市場信心低迷,存量項目去化難、成本高企成為普遍痛點。但團隊沒有選擇收縮,在項目啟動會上立下軍令狀,“要做存量時代效能標桿”的目標,誓要在困境中突圍。
現實挑戰接踵而至。三原項目涵蓋南大街、池陽大街兩大地塊,南大街地塊受歷史規劃限制,容積率≤2.6、建筑高度限高80米,周邊配套成熟卻陷入“拆不動、改不了”的僵局;池陽大街地塊雖有潛力,卻因前期手續滯后,開發周期被拉長至常規項目的3倍。面對難題,團隊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,最終達成共識:城市更新的存量不是包袱,而是未被激活的“金礦”,關鍵在于找到精準施策的“金鑰匙”,才能釋放其價值。
鑄魂:黨建紅激活“效能引擎”
走進三原項目辦公室,墻上的攻堅任務榜格外醒目。在時任項目黨支部書記黃上上帶領下,團隊始終緊扣“圍繞經營抓黨建、抓好黨建促經營”核心邏輯,將黨建工作融入項目建設全流程,讓黨旗始終飄揚在每一個攻堅戰場最前沿。
規劃報批“攻堅戰”,打通推進堵點。針對南大街地塊開發需求,團隊需在符合政策導向的前提下優化規劃指標,該工作涉及多部門協同,此前同類調整因需兼顧多重規范要求,推進難度較大。為高效解決問題,團隊建立多維度溝通機制,一方面主動與地方政府、自然資源、住建等部門對接需求,另一方面協助三原縣相關單位向市級主管部門匯報項目價值。經過持續協調,市級層面召開專項會議統籌研究,結合“尊重歷史、兼顧現實”的原則給出支持方案,6個月內完成規劃調整流程,讓項目開發重回高效推進軌道。
疫情停工“突圍戰”,守住節點底線。2022年9月,項目正值主體施工關鍵期,疫情突襲導致80%工人滯留、材料運輸中斷。黃上上帶領團隊第一時間啟動駐場閉環管理,迅速搭建臨時宿舍、協調本地工人資源、打通“點對點”物資通道。團隊在70天的閉環期間,團隊成員每天僅休息4小時,靠著“分段施工+錯峰作業”的科學調度,不僅未耽誤工期,還優化70天工期,比原計劃提前2個月達成節點目標。
民生服務“民心戰”,破解辦證難題。“買房怕辦證難”是調研中業主反映最集中的顧慮。團隊敏銳捕捉這一痛點,主動申請成為三原縣首個“交房即交證”試點項目。通過聯動財政局、自然資源局、不動產登記中心,協調稅務局、銀行開通“綠色通道”,甚至為老年業主提供“上門面簽”服務,2024年9月首期400余戶業主收房當天,均順利拿到不動產權證書。78歲的業主張大爺感慨:“我買過3套房,這次最省心!選央企,就是選踏實!”
黨建與經營的深度融合,為團隊注入了強勁動能,催生出驚人的戰斗力。2021—2023年,項目黨支部憑借扎實的工作成效,連續三年獲評中鐵一局“三星級黨支部”,成為支撐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的“紅色堡壘”;團隊中也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,在2023 年,黃上上同志先后獲評2023年度中國中鐵“勞動競賽先進個人”、2023年度中鐵一局“優秀共產黨員標兵”,為全體成員樹立了榜樣。
突圍:用“繡花功夫”雕琢效能樣本
如果說黨建是“紅色引擎”,那么精準施策就是三原項目的“效能密碼”。面對行業下行壓力,團隊聚焦成本管控與快速周轉兩大核心,以“繡花功夫”破解存量開發的每一道難題。
成本管控:把每分錢花在刀刃上。團隊摒棄傳統“分散招標”模式,采用部分集采方式,單此一項就節約成本320萬元;在設計優化環節,針對南大街地塊日照退距問題,邀請陜西省多位規劃專家反復論證,將日照退距按12米線精準控制。同時建立“陽光臺賬”,實現每一筆開支全團隊透明化,讓成員既是施工員,也是成本監督員,真正做到“成本既省出來,也算出來”。
快速周轉:讓資金活水加速流動。行業下行期,“快”就是核心競爭力。團隊一方面與銀行簽訂監管資金優先撥付協議,確保銷售回款48小時內到賬;另一方面針對剛需客戶推出老帶新獎勵等政策,首開期3個月就完成推售樓棟92%的去化,回款周期較行業平均水平縮短45天。更通過“以銷定產”動態調整施工節奏,在確保去化率的前提下啟動后續施工,有效避免資金空轉,提升資金使用效率。
品牌溢價:以央企品質穿越周期。2022—2023年,當周邊競品因市場低迷降價300元/㎡時,三原項目卻逆勢將單價上調約200元/㎡,底氣源于對品質的堅守。團隊不僅專注“交付房子”,更注重“交付生活方式”——將原本規劃的立體車位,改造成包含羽毛球場、兒童游樂場的全齡活動區,如今這里已成為業主社交中心。央企品質帶來的信任,讓項目成為三原縣“品質樓盤”風向標。
深耕:從“項目成功”到“模式輸出”
站在三原項目一期的高層屋面上,望著初具規模的新社區與待開發的二期地塊,團隊有著更長遠的目標:不僅要做好一個項目,更要輸出一套可復制的高效開發模式。
目前,項目一期已顯著帶動區域經濟活力:南大街改造后,周邊商鋪租金上漲40%,新增就業崗位200余個;未來,池陽大街地塊將建設社區商業綜合體,打造三原縣首個“15分鐘生活圈”示范點。
城市更新的終極目標,是讓城市更有溫度、讓人民更有獲得感。未來,三原項目團隊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,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經營效能,用更多央企實踐樣本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注入新動能。團隊始終堅信:真正的企業競爭力,永遠來自對人民需求的深刻洞察、對匠心品質的堅守,以及對黨建引領的堅定信仰。